语言模型在时空数据挖掘与城市动态预测中的创新应用

  • 时间:2025-11-22 23:18 作者: 来源: 阅读:0
  • 扫一扫,手机访问
摘要:语言模型在时空数据挖掘与城市动态预测中的创新应用 关键词:语言模型;时空数据挖掘;城市动态预测;深度学习;人工智能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语言模型在时空数据挖掘与城市动态预测领域的创新应用。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预期读者和文档结构,对相关术语进行了详细解释。接着阐述了核心概念及其联系,给出了原理和架构的文本示意图与 Mermaid 流程图。然后详细讲解了核心算法原理,并用 Python

语言模型在时空数据挖掘与城市动态预测中的创新应用

关键词:语言模型;时空数据挖掘;城市动态预测;深度学习;人工智能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语言模型在时空数据挖掘与城市动态预测领域的创新应用。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预期读者和文档结构,对相关术语进行了详细解释。接着阐述了核心概念及其联系,给出了原理和架构的文本示意图与 Mermaid 流程图。然后详细讲解了核心算法原理,并用 Python 源代码进行了说明,同时给出了数学模型和公式。通过实际项目案例,展示了代码的实现和解读。分析了语言模型在城市交通、人口流动、商业活动等实际应用场景中的作用。推荐了相关的学习资源、开发工具框架和论文著作。最后总结了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并提供了常见问题解答和扩展阅读参考资料。

1. 背景介绍

1.1 目的和范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城市动态的准确预测对于城市规划、交通管理、资源分配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时空数据包含了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信息,能够反映城市系统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情况。语言模型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技术,具有强大的语义理解和生成能力。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语言模型在时空数据挖掘与城市动态预测中的创新应用,挖掘时空数据中的潜在模式和规律,提高城市动态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范围涵盖了城市交通流量预测、人口流动预测、商业活动预测等多个城市动态预测场景。

1.2 预期读者

本文预期读者包括计算机科学、地理学、城市规划、交通工程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学生,以及从事城市数据挖掘、智能交通系统、智慧城市建设等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对于希望了解语言模型在城市领域应用的技术爱好者和行业从业者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3 文档结构概述

本文共分为十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背景介绍,阐述了研究的目的、范围、预期读者和文档结构。第二部分介绍核心概念与联系,包括语言模型、时空数据挖掘和城市动态预测的原理和架构。第三部分详细讲解核心算法原理,并给出 Python 源代码示例。第四部分介绍数学模型和公式,并进行详细讲解和举例说明。第五部分通过实际项目案例,展示代码的实现和解读。第六部分分析语言模型在城市不同场景中的实际应用。第七部分推荐相关的学习资源、开发工具框架和论文著作。第八部分总结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第九部分为附录,提供常见问题解答。第十部分列出扩展阅读和参考资料。

1.4 术语表

1.4.1 核心术语定义
语言模型:是一种基于概率统计的模型,用于计算一个句子或文本序列的概率分布,能够学习语言的语法、语义和上下文信息。时空数据挖掘:是指从时空数据中发现有用的模式、知识和规律的过程,涉及到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城市动态预测:是指对城市系统中各种动态现象(如交通流量、人口流动、商业活动等)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的过程。
1.4.2 相关概念解释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方法,通过多层神经网络自动学习数据的特征和模式。自然语言处理:是指让计算机能够理解、处理和生成人类语言的技术,包括文本分类、情感分析、机器翻译等任务。时空序列:是指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一组空间数据,反映了事物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情况。
1.4.3 缩略词列表
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长短期记忆网络GRU:Gated Recurrent Unit,门控循环单元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卷积神经网络RNN:Recurrent Neural Network,循环神经网络

2. 核心概念与联系

语言模型原理

语言模型的主要目标是计算一个文本序列 w1,w2,⋯ ,wnw_1, w_2, cdots, w_nw1​,w2​,⋯,wn​ 的概率 P(w1,w2,⋯ ,wn)P(w_1, w_2, cdots, w_n)P(w1​,w2​,⋯,wn​)。常见的语言模型包括基于统计的 n - 元语法模型和基于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语言模型。

n - 元语法模型

n - 元语法模型假设一个词的出现只依赖于其前面的 n−1n - 1n−1 个词,即:

对于一个长度为 nnn 的文本序列,其概率可以表示为:

神经网络语言模型

神经网络语言模型通过神经网络来学习词的表示和语言的概率分布。以循环神经网络(RNN)为例,RNN 可以处理变长的文本序列,其隐藏层的状态更新公式为:

其中,hth_tht​ 是 ttt 时刻的隐藏层状态,xtx_txt​ 是 ttt 时刻的输入,WhhW_{hh}Whh​ 和 WxhW_{xh}Wxh​ 是权重矩阵,bhb_hbh​ 是偏置向量。

时空数据挖掘原理

时空数据挖掘的主要任务包括时空模式发现、时空关联分析、时空趋势预测等。常见的时空数据挖掘方法包括时空聚类、时空关联规则挖掘、时空序列分析等。

时空聚类

时空聚类是将时空数据按照相似性进行分组的过程,常用的算法有 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等。DBSCAN 算法通过定义数据点的密度来识别聚类和噪声点。

时空关联规则挖掘

时空关联规则挖掘是发现时空数据中不同属性之间的关联关系,例如在某个时间段内,某个区域的交通流量与天气状况之间的关联。

时空序列分析

时空序列分析是对时空序列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 ARIMA(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模型、LSTM 模型等。

城市动态预测原理

城市动态预测的核心是根据历史城市数据建立预测模型,预测城市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常见的城市动态预测方法包括基于统计模型的方法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

基于统计模型的方法

基于统计模型的方法主要包括线性回归、时间序列分析等。例如,使用线性回归模型预测城市交通流量与时间、天气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

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包括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例如,使用神经网络模型学习城市人口流动的模式和规律,进行人口流动预测。

核心概念的联系

语言模型可以用于处理时空数据中的文本信息,例如交通新闻、社交媒体数据等,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时空数据挖掘可以为语言模型提供丰富的训练数据,帮助语言模型更好地理解城市动态。城市动态预测可以利用语言模型和时空数据挖掘的结果,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文本示意图


           语言模型
             |
             | 处理文本信息
             v
时空数据挖掘 <----> 城市动态预测
    |                        |
    | 提供训练数据           | 利用挖掘结果
    v                        v

Mermaid 流程图

3. 核心算法原理 & 具体操作步骤

基于 LSTM 的城市交通流量预测算法原理

LSTM 是一种特殊的 RNN,能够有效解决传统 RNN 中的梯度消失问题,适合处理长序列数据。在城市交通流量预测中,我们可以将历史交通流量数据作为输入,使用 LSTM 模型学习交通流量的时间序列模式,从而预测未来的交通流量。

LSTM 单元结构

LSTM 单元包含三个门:输入门 iti_tit​、遗忘门 ftf_tft​ 和输出门 oto_tot​,以及一个细胞状态 CtC_tCt​。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σsigmaσ 是 sigmoid 函数,⊙odot⊙ 表示逐元素相乘,WfW_fWf​、WiW_iWi​、WCW_CWC​、WoW_oWo​ 是权重矩阵,bfb_fbf​、bib_ibi​、bCb_CbC​、bob_obo​ 是偏置向量。

具体操作步骤
数据预处理:收集历史交通流量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将数据转换为适合 LSTM 模型输入的格式。模型构建:使用 Keras 或 PyTorch 等深度学习框架构建 LSTM 模型。模型训练:将预处理后的数据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使用训练集对模型进行训练,使用验证集调整模型的超参数。模型预测:使用训练好的模型对未来的交通流量进行预测。

Python 源代码示例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MinMaxScaler
from keras.models import Sequential
from keras.layers import LSTM, Dense

# 加载数据
data = pd.read_csv('traffic_flow.csv')
traffic_flow = data['flow'].values.reshape(-1, 1)

# 数据预处理
scaler = MinMaxScaler(feature_range=(0, 1))
scaled_traffic_flow = scaler.fit_transform(traffic_flow)

# 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train_size = int(len(scaled_traffic_flow) * 0.8)
train_data = scaled_traffic_flow[:train_size]
test_data = scaled_traffic_flow[train_size:]

# 准备训练数据
def create_dataset(dataset, time_step=1):
    X, Y = [], []
    for i in range(len(dataset) - time_step - 1):
        a = dataset[i:(i + time_step), 0]
        X.append(a)
        Y.append(dataset[i + time_step, 0])
    return np.array(X), np.array(Y)

time_step = 100
X_train, y_train = create_dataset(train_data, time_step)
X_test, y_test = create_dataset(test_data, time_step)

# 调整输入数据的形状
X_train = X_train.reshape(X_train.shape[0], X_train.shape[1], 1)
X_test = X_test.reshape(X_test.shape[0], X_test.shape[1], 1)

# 构建 LSTM 模型
model = Sequential()
model.add(LSTM(50, return_sequences=True, input_shape=(time_step, 1)))
model.add(LSTM(50, return_sequences=True))
model.add(LSTM(50))
model.add(Dense(1))
model.compile(loss='mean_squared_error', optimizer='adam')

# 模型训练
model.fit(X_train, y_train, epochs=100, batch_size=64, verbose=1)

# 模型预测
train_predict = model.predict(X_train)
test_predict = model.predict(X_test)

# 反归一化
train_predict = scaler.inverse_transform(train_predict)
test_predict = scaler.inverse_transform(test_predict)

4. 数学模型和公式 & 详细讲解 & 举例说明

基于 LSTM 的城市交通流量预测数学模型

在基于 LSTM 的城市交通流量预测中,我们可以将其看作一个时间序列预测问题。假设 yty_tyt​ 表示 ttt 时刻的交通流量,xt−1,xt−2,⋯ ,xt−nx_{t - 1}, x_{t - 2}, cdots, x_{t - n}xt−1​,xt−2​,⋯,xt−n​ 表示前 nnn 个时刻的交通流量,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模型 fff,使得:

其中,y^that{y}_ty^​t​ 是对 ttt 时刻交通流量的预测值。

损失函数

在训练 LSTM 模型时,我们通常使用均方误差(Mean Squared Error,MSE)作为损失函数,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NNN 是样本数量,yiy_iyi​ 是真实值,y^ihat{y}_iy^​i​ 是预测值。

举例说明

假设我们有一个包含 1000 个时间步的交通流量数据集,我们选择前 800 个时间步作为训练集,后 200 个时间步作为测试集。我们使用时间步长 n=100n = 100n=100,即使用前 100 个时间步的交通流量来预测下一个时间步的交通流量。

在训练过程中,我们将训练集输入到 LSTM 模型中,模型会根据损失函数计算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并通过反向传播算法更新模型的参数,使得损失函数的值逐渐减小。

在测试阶段,我们使用训练好的模型对测试集进行预测,得到预测的交通流量值。然后,我们可以计算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均方误差,评估模型的性能。

5. 项目实战:代码实际案例和详细解释说明

5.1 开发环境搭建

操作系统

建议使用 Linux 或 macOS 操作系统,也可以使用 Windows 操作系统。

Python 环境

安装 Python 3.6 或以上版本,可以使用 Anaconda 来管理 Python 环境。

安装必要的库

使用以下命令安装必要的库:


pip install numpy pandas scikit-learn keras tensorflow

5.2 源代码详细实现和代码解读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MinMaxScaler
from keras.models import Sequential
from keras.layers import LSTM, Dense

# 加载数据
data = pd.read_csv('traffic_flow.csv')
traffic_flow = data['flow'].values.reshape(-1, 1)
代码解释:首先导入必要的库,然后使用 pandas 库的 read_csv 函数加载交通流量数据,并将数据转换为二维数组。

# 数据预处理
scaler = MinMaxScaler(feature_range=(0, 1))
scaled_traffic_flow = scaler.fit_transform(traffic_flow)
代码解释:使用 MinMaxScaler 对交通流量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将数据缩放到 [0, 1] 范围内。

# 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train_size = int(len(scaled_traffic_flow) * 0.8)
train_data = scaled_traffic_flow[:train_size]
test_data = scaled_traffic_flow[train_size:]
代码解释:将归一化后的数据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占 80%,测试集占 20%。

# 准备训练数据
def create_dataset(dataset, time_step=1):
    X, Y = [], []
    for i in range(len(dataset) - time_step - 1):
        a = dataset[i:(i + time_step), 0]
        X.append(a)
        Y.append(dataset[i + time_step, 0])
    return np.array(X), np.array(Y)

time_step = 100
X_train, y_train = create_dataset(train_data, time_step)
X_test, y_test = create_dataset(test_data, time_step)
代码解释:定义一个函数 create_dataset 来准备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将数据转换为适合 LSTM 模型输入的格式。

# 调整输入数据的形状
X_train = X_train.reshape(X_train.shape[0], X_train.shape[1], 1)
X_test = X_test.reshape(X_test.shape[0], X_test.shape[1], 1)
代码解释:将输入数据的形状调整为 (样本数量, 时间步长, 特征数量),因为 LSTM 模型的输入需要是三维数组。

# 构建 LSTM 模型
model = Sequential()
model.add(LSTM(50, return_sequences=True, input_shape=(time_step, 1)))
model.add(LSTM(50, return_sequences=True))
model.add(LSTM(50))
model.add(Dense(1))
model.compile(loss='mean_squared_error', optimizer='adam')
代码解释:使用 Sequential 模型构建一个三层 LSTM 模型,最后一层是全连接层。使用均方误差作为损失函数,Adam 优化器进行模型训练。

# 模型训练
model.fit(X_train, y_train, epochs=100, batch_size=64, verbose=1)
代码解释:使用训练集对模型进行训练,设置训练轮数为 100,批次大小为 64。

# 模型预测
train_predict = model.predict(X_train)
test_predict = model.predict(X_test)
代码解释:使用训练好的模型对训练集和测试集进行预测。

# 反归一化
train_predict = scaler.inverse_transform(train_predict)
test_predict = scaler.inverse_transform(test_predict)
代码解释:将预测结果进行反归一化处理,得到真实的交通流量值。

5.3 代码解读与分析

通过上述代码,我们可以看到如何使用 LSTM 模型进行城市交通流量预测。首先,我们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包括归一化和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然后,我们构建了一个三层 LSTM 模型,并使用训练集对模型进行训练。最后,我们使用训练好的模型对测试集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进行反归一化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模型的超参数,如时间步长、LSTM 单元数量、训练轮数等,以提高模型的性能。同时,我们还可以考虑加入更多的特征,如天气信息、节假日信息等,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6. 实际应用场景

城市交通流量预测

语言模型可以处理交通新闻、社交媒体数据等文本信息,从中提取与交通流量相关的信息,如交通事故、道路施工等。结合时空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对城市交通流量进行更准确的预测。例如,当语言模型检测到某条道路发生交通事故时,可以及时调整交通流量预测模型,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人口流动预测

通过分析社交媒体数据、手机信令数据等文本和时空数据,语言模型可以了解人们的出行意愿和行为模式。结合时空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对城市人口流动进行预测,为城市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等提供决策支持。例如,预测某个区域在节假日期间的人口流入情况,提前做好交通疏导和公共服务保障。

商业活动预测

语言模型可以分析商业新闻、消费者评论等文本信息,了解商业市场的动态和消费者需求。结合时空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对城市商业活动进行预测,如商场客流量、店铺销售额等。例如,预测某个商场在促销活动期间的客流量,帮助商场合理安排员工和商品库存。

城市环境质量预测

通过分析环境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和社交媒体上的环境相关文本信息,语言模型可以学习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结合时空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对城市环境质量进行预测,如空气质量、水质等。例如,预测某个区域在未来几天的空气质量状况,提前发布预警信息。

7. 工具和资源推荐

7.1 学习资源推荐

7.1.1 书籍推荐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由 Ian Goodfellow、Yoshua Bengio 和 Aaron Courville 合著,是深度学习领域的经典教材,涵盖了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算法和应用。《Python 数据分析实战》(Python for Data Analysis):由 Wes McKinney 著,介绍了使用 Python 进行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数据处理、可视化等。《自然语言处理入门》(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Python):由 Steven Bird、Ewan Klein 和 Edward Loper 合著,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入门书籍,介绍了自然语言处理的基本概念、算法和工具。
7.1.2 在线课程
Coursera 上的“深度学习专项课程”(Deep Learning Specialization):由 Andrew Ng 教授授课,包括深度学习基础、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内容。edX 上的“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由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教授授课,介绍了自然语言处理的前沿技术和应用。中国大学 MOOC 上的“人工智能基础”:由国内知名高校的教授授课,涵盖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算法和应用。
7.1.3 技术博客和网站
Medium:是一个技术博客平台,有很多关于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时空数据挖掘的优秀文章。arXiv:是一个预印本网站,提供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包括语言模型、时空数据挖掘和城市动态预测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KDnuggets:是一个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领域的知名网站,提供了最新的技术文章、案例分析和工具推荐。

7.2 开发工具框架推荐

7.2.1 IDE和编辑器
PyCharm:是一款专门为 Python 开发设计的集成开发环境(IDE),具有代码自动完成、调试、版本控制等功能。Jupyter Notebook:是一个交互式笔记本,支持 Python、R 等多种编程语言,适合进行数据探索和模型开发。Visual Studio Code:是一款轻量级的代码编辑器,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和插件,具有丰富的扩展功能。
7.2.2 调试和性能分析工具
TensorBoard:是 TensorFlow 提供的可视化工具,可以用于查看模型的训练过程、损失函数变化、模型结构等。PyTorch Profiler:是 PyTorch 提供的性能分析工具,可以帮助开发者分析模型的性能瓶颈,优化代码。cProfile:是 Python 自带的性能分析工具,可以用于分析 Python 代码的执行时间和函数调用次数。
7.2.3 相关框架和库
TensorFlow:是 Google 开发的深度学习框架,支持多种深度学习模型的构建和训练,具有高效的分布式训练能力。PyTorch:是 Facebook 开发的深度学习框架,具有动态图机制,适合快速原型开发和研究。Scikit-learn:是一个用于机器学习的 Python 库,提供了丰富的机器学习算法和工具,如分类、回归、聚类等。GeoPandas:是一个用于地理数据分析的 Python 库,集成了 Pandas 和 Shapely 等库的功能,方便进行时空数据处理和分析。

7.3 相关论文著作推荐

7.3.1 经典论文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提出了 Transformer 模型,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重要突破,为后续的语言模型发展奠定了基础。“Long Short-Term Memory”:介绍了 LSTM 模型的原理和应用,解决了传统 RNN 中的梯度消失问题,在时间序列预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DBSCAN: 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提出了 DBSCAN 聚类算法,是一种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算法,适用于处理具有噪声的数据。
7.3.2 最新研究成果
关注 arXiv 上关于语言模型、时空数据挖掘和城市动态预测的最新论文,了解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如 KDD(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ICDM(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Mining)等,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趋势。
7.3.3 应用案例分析
阅读相关的行业报告和案例分析,了解语言模型在城市交通、人口流动、商业活动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学习实际应用中的经验和技巧。

8. 总结: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未来发展趋势

多模态融合:未来的语言模型将与图像、视频、音频等多模态数据进行融合,更加全面地理解城市动态。例如,结合交通监控视频和交通新闻文本,提高交通流量预测的准确性。强化学习应用:将强化学习与语言模型和时空数据挖掘相结合,实现城市动态的智能决策和优化。例如,通过强化学习算法优化城市交通信号灯的控制策略。边缘计算与分布式学习:随着物联网设备的普及,大量的时空数据将在边缘设备上产生。未来的语言模型将支持边缘计算和分布式学习,减少数据传输和处理的延迟,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效率。可解释性增强:为了让城市管理者和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和信任语言模型的预测结果,未来的语言模型将更加注重可解释性。例如,通过可视化技术展示模型的决策过程和依据。

挑战

数据质量和隐私问题:时空数据的质量和隐私是一个重要的挑战。数据中可能存在噪声、缺失值和错误,影响模型的性能。同时,保护用户的隐私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模型复杂度和计算资源需求:随着语言模型的不断发展,模型的复杂度越来越高,计算资源需求也越来越大。如何在有限的计算资源下训练和部署高效的模型是一个挑战。跨领域知识融合:语言模型在时空数据挖掘与城市动态预测中的应用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地理学、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如何实现跨领域知识的有效融合是一个挑战。不确定性和动态性处理:城市系统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语言模型需要能够处理这些不确定性和动态性,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9. 附录:常见问题与解答

问题 1:语言模型在处理时空数据时,如何考虑时间和空间的关系?

解答:语言模型可以通过将时间和空间信息编码为特征,输入到模型中进行处理。例如,可以将时间信息表示为时间戳、星期几、节假日等,将空间信息表示为地理位置坐标、区域编码等。同时,也可以使用时空序列分析方法,如 LSTM、GRU 等,来学习时间和空间上的依赖关系。

问题 2:如何评估语言模型在城市动态预测中的性能?

解答:可以使用多种评估指标来评估语言模型在城市动态预测中的性能,如均方误差(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等。同时,也可以通过可视化方法,如绘制预测结果与真实值的对比图,直观地评估模型的性能。

问题 3:语言模型在处理大规模时空数据时,会遇到哪些问题?

解答:语言模型在处理大规模时空数据时,会遇到计算资源不足、训练时间长、内存占用大等问题。可以采用分布式训练、模型压缩、数据采样等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问题 4:如何将语言模型与其他机器学习模型结合使用?

解答:可以将语言模型的输出作为其他机器学习模型的输入,或者将语言模型与其他机器学习模型进行集成。例如,可以将语言模型提取的文本特征与时空数据特征一起输入到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等模型中进行训练和预测。

10. 扩展阅读 & 参考资料

Goodfellow, I., Bengio, Y., & Courville, A. (2016). Deep Learning. MIT Press.McKinney, W. (2017). Python for Data Analysis: Data Wrangling with Pandas, NumPy, and IPython. O’Reilly Media.Bird, S., Klein, E., & Loper, E. (2009).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Python. O’Reilly Media.Vaswani, A., Shazeer, N., Parmar, N., Uszkoreit, J., Jones, L., Gomez, A. N., … & Polosukhin, I. (2017).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Advances i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5998-6008.Hochreiter, S., & Schmidhuber, J. (1997).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ural computation, 9(8), 1735-1780.Ester, M., Kriegel, H. P., Sander, J., & Xu, X. (1996, August). A density-based algorithm for discovering clusters in large spatial databases with noise. In Kdd (Vol. 96, No. 34, pp. 226-231).Coursera: Deep Learning Specialization. https://www.coursera.org/specializations/deep-learningedX: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https://www.edx.org/course/natural-language-processing中国大学 MOOC: 人工智能基础.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ZJU-1001541001Medium: https://medium.com/arXiv: https://arxiv.org/KDnuggets: https://www.kdnuggets.com/TensorFlow: https://www.tensorflow.org/PyTorch: https://pytorch.org/Scikit-learn: https://scikit-learn.org/GeoPandas: https://geopandas.org/
  • 全部评论(0)
最新发布的资讯信息
【系统环境|】八股已死、场景当立(场景篇-设计模式篇)(2025-11-22 23:27)
【系统环境|】群、环、域(2025-11-22 23:26)
【系统环境|】深度解析:基于Python的分布式缓存系统实现与性能优化(2025-11-22 23:26)
【系统环境|】TP区块链下载全解析:从技术原理到代码实现(2025-11-22 23:25)
【系统环境|】大模型在急性肾衰竭预测及临床方案制定中的应用研究(2025-11-22 23:25)
【系统环境|】特价股票投资中的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整合方法(2025-11-22 23:24)
【系统环境|】第193期 如何微调大语言模型(LLM)(内含源码细节)(2025-11-22 23:23)
【系统环境|】用Python构建智能推荐系统:技术赋能美好生活(2025-11-22 23:23)
【系统环境|】企业估值中的氢能源应用评估(2025-11-22 23:22)
【系统环境|】ansible 学习之路(2025-11-22 23:22)
手机二维码手机访问领取大礼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