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三大运营商正式获批开展eSIM手机商用试验,中国通信产业“无卡化转型”的关键拼图终于补齐。而这一进程的核心推动者,正是国内首家实现eSIM芯片大规模研发与量产的企业——紫光同芯。其多款eSIM产品的量产落地,不仅打破了欧美企业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更以千万级出货量的实践,为中国迈入eSIM商用元年筑牢了技术根基。

七年攻坚:从技术储备到全球商用的跨越
eSIM芯片绝非简单的“虚拟SIM卡”,其研发需攻克安全认证、全球标准适配、规模化量产三大核心难关。紫光同芯自2019年布局该赛道,用七年时间完成了从技术储备到全球商用的完整闭环 。
2022年,公司率先发布手机eSIM产品并集齐“三证”:芯片通过CC认证、COS获得GSMA认证、生产工厂取得GSMA SAS-UP认证,成为国内首家通过这些权威认证的安全芯片企业 。2023年,与国内头部手机厂商合作实现海外商用突破,2024年进入全面量产期,截至2025年,仅海外手机eSIM出货量就已突破千万级,创下国产eSIM芯片出货纪录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核心产品TMC-E9系列通过GSMA eSA国际安全认证仅用7个月,比行业平均时间缩短近半,一举拿下接入全球运营商网络的“信任证书”。
核心突破:破解行业痛点的五大竞争力
千万级出货量的背后,是紫光同芯对行业痛点的精准破解。在实践中,公司形成了判断eSIM产品优劣的五大核心维度,而这也正是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
在全球适配层面,通过超400家运营商的实网测试,产品可无缝对接不同地区的通信标准,协助终端厂商快速完成全球认证。安全防护上,构建了非对称三级证书安全体系,落地首个搭载运营商证书的手机eSIM方案,通过CC EAL6+等国际最高安全认证 。多场景兼容方面,不仅支持Android 16、Linux等主流操作系统,还适配高通、MTK、展锐等多款基带芯片,覆盖手机、可穿戴设备、汽车电子等全品类终端 。量产保障上,依托自有CP测试厂与晶圆级数据下载能力,实现稳定供货,订单已排至2026年第一季度。技术迭代上,最新发布的THC9E芯片支持1.2V低电压与卫星通信,前瞻性布局“空地一体”全时空连接需求 。
产业价值:从打破垄断到生态重构
紫光同芯的量产突破,为中国通信产业带来了多重战略价值。在市场格局上,彻底改变了此前高通等国际厂商主导的局面——如今华为海思、紫光展锐等本土企业合计市场份额已提升至63.5%,其中紫光同芯一家市占率就超60% 。
在技术话语权层面,通过深度参与GSMA eSIM国际标准研制,推动中国技术体系融入全球标准,避免了在跨境通信、物联网漫游等领域的被动地位 。对下游产业而言,国产eSIM芯片的落地让终端创新更具想象力:手机可通过撤销物理卡槽缩减厚度至5.6mm,折叠屏、卫星手机等新形态设备得以实现更优的空间设计 。对运营商来说,eSIM的远程配置能力推动其从“渠道竞争”转向“服务竞争”,加速向智能服务升级 。
未来图景:eSIM重构全场景连接生态
随着国产eSIM技术的成熟,“无卡化”正在从消费电子向更多领域延伸。紫光同芯已明确下一代eSIM的三大演进方向:在全时空连接上,实现地面网络、卫星通信与Wi-Fi认证的一体化;在功耗控制上,通过1.2V单电源设计助力设备续航提升;在性能优化上,通过先进制程提升数据处理速度,改善用户激活体验 。
目前,其车规级eSIM芯片已进入比亚迪、特斯拉供应链,在物联网领域更是广泛应用于智能表计、车载设备等场景。随着国内商用进程加速,年内将有更多搭载紫光同芯eSIM的机型落地,从个人设备到工业终端,一个由“中国芯”支撑的无卡化连接生态正在形成。
从实验室到千万级量产,从海外验证到国内落地,紫光同芯的eSIM突破不仅是单一企业的技术胜利,更是中国通信产业从“跟随者”向“规则制定者”转型的缩影。在5G-A、低空经济、卫星通信等新兴领域加速发展的今天,国产eSIM芯片正成为数字基础设施重构的关键引擎,为中国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