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中直言命题是一种基本命题形式,由主项、谓项、量项和联项构成。主项是命题所指对象,谓项对主项作出断定,量项表主项范围数量特征,联项连接主项和谓项表明肯定或否定。例如,“所有金属都是导体”中,“金属”是主项,“导体”是谓项,“所有的”是量项,“是”是联项。此命题对主项“金属”和谓项“导体”间关系作出明确判断,即全称肯定判断,表明在所讨论范围内,所有金属这一类事物都具有导电性质。
直言命题的对当推理在逻辑学中地位关键。其对当关系包含矛盾关系、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和等差关系。

对当图
矛盾关系:是指两个命题之间不能同时为真,也不能同时为假,必然一真一假的关系。在直言命题中,全称肯定命题(A命题)与特称否定命题(O命题)构成矛盾关系,全称否定命题(E命题)与特称肯定命题(I命题)构成矛盾关系。
例如,
“所有同学都通过了计算机考试。”(A命题)
根据矛盾关系,其对应的矛盾命题是“有的同学没有通过计算机考试。”(O命题)
如果经核实,的确 存在未通过计算机考试的同学,那么O命题为真,由此可知原A命题必假。
反对关系:是指两个命题不能同时为真,但可以同时为假的关系。在直言命题中,全称肯定命题(A命题)和全称否定命题(E命题)之间存在反对关系。
例如,
“所有鸟类都能高飞。”(A命题)
“所有鸟类都不能高飞。”(E命题)
这两个命题之间是反对关系。经观察发现,有些鸟类如鹰能高飞,而有些鸟类如企鹅不能高飞,因此A命题和E命题都为假。
下反对关系:是指两个命题不能同时为假,但可以同时为真的关系。在直言命题中,特称肯定命题(I命题)和特称否定命题(O命题)之间存在下反对关系。
例如,
“有的学生喜爱晨跑。”(I命题)
“有的学生不喜爱晨跑。”(O命题)
在校园调查中,如果发现至少有一名学生喜爱晨跑,同时至少有一名学生不喜爱晨跑,那么I命题和O命题都为真,符合下反对关系中可同真的特点。
等差关系:是指两个命题之间的一种真值依赖关系。在直言命题中,具体表现为当全称肯定命题(A命题)为真时,特称肯定命题(I命题)必然为真;当全称否定命题(E命题)为真时,特称否定命题(O命题)必然为真。反之,当特称肯定命题(I命题)为假时,全称肯定命题(A命题)必然为假;当特称否定命题(O命题)为假时,全称否定命题(E命题)必然为假。
例如,
“所有海豚都是哺乳动物。”(A命题)
根据从属关系,如果A命题为真,那么“有的海豚是哺乳动物。”(I命题)必然为真。
又如,
“所有企鹅都能飞翔。”(A命题)
经观察,企鹅不能飞翔,所以原A命题为假。根据从属关系,A命题假则对应的O命题“有的企鹅不能飞翔。”(O命题)必然为真。
总之,直言命题定义清晰地界定了其基本构成和表达方式,对当推理作为其重大逻辑工具,在众多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入理解直言命题及其对当推理,有助于构建系统的逻辑思维体系,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见飞刀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