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群论小题目去看群论的实际作用

  • 时间:2025-11-19 20:28 作者: 来源: 阅读:0
  • 扫一扫,手机访问
摘要:将群 G={1,-1,i,-i} 看成 iˣ 的所有可能结果:i⁰ = 1 i¹ = i i² = -1 i³ = -i i⁴ = 1 (循环回来)所以G = {iˣ ⎮ x∈ℤ } = {1,i,-1,-i}且指数相加对应群乘法:换句话说,群 G 就是整数模 4 的加法群 ℤ ₄ 的“乘法写法”,两者同构:生成元:i(或 -i) 阶:4 子群:{1}, {1,-1}, 以及整个 G 。-----

将群 G={1,-1,i,-i} 看成 iˣ 的所有可能结果:

i⁰ = 1

i¹ = i

i² = -1

i³ = -i

i⁴ = 1 (循环回来)

所以

G = {iˣ ⎮ x∈ℤ } = {1,i,-1,-i}

且指数相加对应群乘法:

从一个群论小题目去看群论的实际作用

换句话说,群 G 就是整数模 4 的加法群 ℤ ₄ 的“乘法写法”,两者同构:

从一个群论小题目去看群论的实际作用

生成元:i(或 -i)

阶:4

子群:{1}, {1,-1}, 以及整个 G 。

--------

小题目:

设 G = {1, -1, i, -i} 为复数乘法下的群(其中 i² = -1 )。判断以下命题的真假,并给出证明:

  1. H = {1, -1} 是 G 的子群。

2. 群 G 是循环群。

3. 群 G 同构于 Klein 四元群 V₄ 。

解答

1. 验证 H = {1, -1} 是 G 的子群:

封闭性: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均在 H 中。

单位元: 1 ∈ H 。

逆元:

1⁻¹ = 1 ∈ H ,

(-1)⁻¹ = -1 ∈ H 。

因此, H 是 G 的子群。

2. 判断 G 是否为循环群:

检查每个元素的阶:

1 的阶为 1。

-1 的阶为 2(由于 (-1)² = 1 )。

i 的阶为 4(由于 i⁴ = 1)。

-i 的阶为 4(由于 (-i)⁴ = 1)。

由于 i 和 -i 的阶为 4,它们可以生成整个群 G (例如,⟨i⟩ = {1, i, -1, -i} = G )。

因此,G 是循环群。

3. 判断 G 是否同构于 Klein 四元群 V₄ :

Klein 四元群 V₄ 的定义为 V₄ = {e, a, b, ab} ,其中所有非单位元的阶均为 2。

不过, G 中存在阶为 4 的元素(如 i 和 -i ),而 V₄ 中所有非单位元的阶均为 2。

因此, G 不同构于 V₄ 。

结论:命题 1 和 2 为真,命题 3 为假。

--------

群论本身看起来抽象,但它实则是现代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和工程中最基础的工具之一。

上面的题目虽然小,但它背后对应的概念在实际系统设计和分析中超级有用:

1. 数字通信里的“相位调制”

群 G={1,-1,i,-i}

四阶循环群,正好是QPSK(四相相移键控)调制里用到的四个相位状态。

实际作用:

在 4G/5G、Wi-Fi、卫星通信里,数据不是直接发 0 和 1,而是发“相位”:

1 → 0°

i → 90°

−1 → 180°

−i → 270°

这四个点构成一个群,群结构保证了调制/解调器在噪声下能正确“旋转”回来,不会错判。

“封闭性、逆元”就是解调算法里能不能唯一还原比特的数学保证。

2. 校验码与“群码”

子群 H={1,-1} 对应二阶相位状态(BPSK)。

在信道编码里,可以把高阶群 G 拆成子群 H 的陪集:

用陪集分解做错误检测/纠正(列如把 4-QAM 分成两个 BPSK 子集,出现错码时只要看落在哪个陪集就能纠 1 bit 错误)。

这套方法叫群码(group code),在 CD、硬盘、深空通信里都在用。

3. 快速傅里叶变换 FFT 的“旋转因子”

FFT 里的“旋转因子”就是单位根,正是循环群里的元素。

i 是 4 次单位根,FFT 把长序列拆成短序列时,群结构保证拆分后还能拼回去不失真。

没有群论,就没有 O(N logN) 的 FFT,也就无法实现实时音频、图像、雷达信号处理。

4. 密码学里的“离散椭圆曲线”

循环群是椭圆曲线密码(ECC)的核心:

私钥是整数 k,公钥是曲线上的点 P 的 k 倍:Q = [k]P 。

安全性依赖于“找 k 很难”——离散对数问题。

“找生成元、算阶”就是 ECC 选曲线时必须验证的群性质。

5. 量子计算里的“Pauli 群”

量子比特的误差校正用到 Pauli 矩阵

{I,X,Y,Z}

它们乘法关系正好构成一个 16 阶群,子群结构用来构造 stabilizer code,保护量子比特不被退相干破坏。

“子群判定”就是量子码能不能正确纠错的第一步。

---------

上面的“小题目”实则是所有相位/旋转类系统的数学原型:

通信调制 → 信号处理 → 编码纠错 → 密码 → 量子纠错,

背后都在用同样的群论语言保证“操作可逆、错误可纠、状态不混”。

学会这套语言,就拥有了分析、设计、优化这些系统的通用工具箱。

  • 全部评论(0)
手机二维码手机访问领取大礼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