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方式: 并行数字信号(每个像素的RGB数据通过多根数据线同时传输)。
线路复杂度: 高 - 需要大量数据线(R0-R7, G0-G7, B0-B7, CLK, DE, HSYNC, VSYNC等),一般有20-40+根线。
带宽/分辨率: 较低 - 高分辨率下信号完整性差,频率提升困难。
距离: 超级短(<10cm),仅适合板级连接。
功耗: 中高(传输线多,容抗高)。
主要应用: 小尺寸屏(旧手机屏、工控屏)、部分开发板。
驱动IC初始化:
核心面板本身无需初始化逻辑电路,但信号源需严格按照时序发送数据。
一般需配置主控端的输出控制器(如设置GPIO模式、时序参数),无需驱动芯片初始化序列。
优点:
传输原理简单,易于理解与调试。
传输延迟极低(实时显示)。
缺点:
信号线太多,占用PCB空间大。
抗干扰差(并行信号易串扰)。
不支持高分辨率(>1080P困难)。
功耗较高,EMI干扰大。
传输方式: 低压差分串行信号(点对点)。
线路复杂度: 中 - 每对差分数据线传输7位数据(包括编码后信号),典型配置:1对时钟 + 3~5对数据线。
带宽/分辨率: 中高 - 支持1080P@60Hz~4K@30Hz(具体受制于通道数和频率)。
距离: 较短(<30cm),板级到设备内部。
功耗: 中低(低电压差分功耗较低)。
主要应用: 笔记本屏幕、工控屏、医疗设备。
驱动IC初始化:
无需专门初始化 - LVDS是物理层传输协议。
需配置LVDS发送芯片(TX)的寄存器(如通道数、电压摆幅),但面板逻辑板本身无需初始化。
优点:
抗干扰强(差分信号抵消共模噪声)。
支持较高分辨率。
技术成熟,成本低。
缺点:
带宽有限,不适合超高分辨率(如8K)。
线材有极性要求(正负极不可反接)。
无法传输音视频外的控制命令。
传输方式: 基于DP协议的串行差分信号(支持多通道)。
线路复杂度: 中低 - 每通道1对时钟 + 1~4对数据线(如1-lane, 2-lane, 4-lane)。
带宽/分辨率: 极高 - 原生支持4K@120Hz、8K(取决于eDP版本,如1.4支持32.4Gbps)。
距离: 短(<30cm),板级设计。
功耗: 低(支持面板自刷新功能)。
主要应用: 笔记本电脑、高端平板、车载中控。
驱动IC初始化:
必须通过Auxiliary Channel发送初始化命令!
需配置面板电源时序、时序参数、EDID读取等。
优点:
超高带宽,支持HDR、高刷。
集成度高(支持音频传输)。
支持面板电源管理节能模式。
协议标准化,兼容性好。
缺点:
实现复杂,需专用协议栈。
连接器价格稍高。
传输方式: 自同步超高速差分串行接口(专利技术)。
线路复杂度: 极低 - 1对时钟线 + 极少数数据线(如1对传4K信号)。
带宽/分辨率: 极高 - 单对线可传输4Gbps,多对轻松支持8K。
距离: 中等(≤1米),适合机内走线。
功耗: 低(每对线传输效率高)。
主要应用: 大尺寸电视、广告机、专业显示器。
驱动IC初始化:
无需初始化 - 物理层自适应信号恢复。
只需配置发送端芯片(如压摆率)。
优点:
超少布线(简化连接器设计)。
支持长距离和柔性电缆。
抗抖动能力极强(汽车级可靠性)。
缺点:
需专用收发芯片(成本高于LVDS)。
专利授权限制使用场景。
传输方式: 高速串行差分信号(基于MIPI联盟规范)。
线路复杂度: 低 - 典型配置:1对时钟 + 1~4对数据线。
带宽/分辨率: 高 - 支持2K@120Hz(最新DSI 1.3支持16Gbps)。
距离: 极短(<20cm),仅限设备内部。
功耗: 极低(专为移动设备优化)。
主要应用: 手机、平板、AR/VR设备。
驱动IC初始化:
必须初始化! - 通过DSI命令包发送配置(分辨率、扫描模式、Gamma曲线)。
需严格按时序初始化(如复位、睡眠唤醒)。
优点:
超低功耗设计(Burst Mode支持间歇传输)。
高集成度(支持摄像头控制CSI-2同协议栈)。
协议灵活(命令模式/视频模式切换)。
缺点:
传输距离极短。
调试难度大(需逻辑分析仪抓包)。
接口非标准,需专有PHY支持。
传输方式: LVDS衍生协议(TI专利),点对点串行差分。
线路复杂度: 极低 - 仅1对差分线实现视频 + 控制 + 音频(如FPD-Link III)。
带宽/分辨率: 高 - 支持1080P@60Hz ~ 4K(FPD-Link III单线速达3.2Gbps)。
距离: 最长(≤10米),抗干扰优化。
功耗: 中低。
主要应用: 汽车中控系统、工业摄像头、机器人。
驱动IC初始化:
部分型号需配置解串器(Deserializer),如I²C设置通道数。
初始化简单,非协议级初始化。
优点:
超长距离传输能力(汽车级EMC防护)。
单线多数据集成(视频+音频+控制)。
低延迟(摄像头实时传输)。
缺点:
需专用串行器/解串器IC(高成本)。
技术封闭(TI主导生态)。
| 接口 | 抗干扰性 | 布线复杂度 | 最大带宽 | 传输距离 | 是否需初始化 | 典型场景 |
|---|---|---|---|---|---|---|
| RGB (TTL) | 差 | 极高(40+线) | 低(≤720P) | <10cm | ✘ | 小尺寸工控屏 |
| LVDS | 强 | 中(4-10线) | 中(4K@30Hz) | <30cm | ✘ | 笔记本/工控屏 |
| eDP | 强 | 中低(2-8线) | 极高(8K@60Hz) | <30cm | ✔(AUX协议) | 高端笔记本/平板 |
| V-by-One | 极强 | 极低(2-4线) | 极高(8K@60Hz) | ≤1m | ✘ | 大尺寸电视/广告机 |
| MIPI-DSI | 中 | 低(2-10线) | 高(4K@60Hz) | <20cm | ✔(命令包) | 手机/VR/移动设备 |
| FPD-Link | 极强 | 极低(1对线) | 高(4K@30Hz) | ≤10m | △(部分Deserializer) | 车载系统/工业视觉 |
初始化说明:
✔ 必须初始化:eDP、MIPI-DSI通过协议命令配置面板参数。
✘ 无需初始化:RGB、LVDS、V-by-One 属于纯物理层传输,面板直接接收信号。
△ 部分初始化:FPD-Link需配置解串芯片寄存器,但非复杂协议初始化。
消费电子(手机/平板): MIPI-DSI(低功耗、高集成)。
笔记本/高端设备: eDP(高带宽、功能丰富)。
电视/大屏商显: V-by-One(布线简单,高分辨率)。
车载/工控长距离: FPD-Link III(抗干扰,单线传输)。
传统设备升级: LVDS(低成本、易兼容)。
小屏低成本方案: RGB(仅低分辨率场景)。
每种接口都有其适用场景,需结合分辨率、传输距离、功耗及成本综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