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逛网络安全周展会时,我亲眼见到个“眼熟”的设备——和便利店共享充电宝长得几乎一模一样,工作人员却提醒:“别碰,它插手机3秒就能复制通讯录。

”这一幕让我瞬间想起朋友去年的经历,他出差时借了路边充电宝,回家就收到陌生号码发来的家人照片,目前想来,恐怕就是栽在了这类“伪装者”手里。

现场类似的“陷阱”还有不少。有看似普通的USB插排,实则暗藏数据抓取模块,只要手机一充电,聊天记录就可能被实时传走;

还有伪装成WiFi路由器的设备,连上去的瞬间,支付软件里的银行卡信息就可能暴露。

工作人员演示时,我看着屏幕上快速跳动的个人数据,后背直冒冷汗——这些设备平时就藏在商场、车站,稍不注意就会中招。

实则防范方法并不复杂,列如尽量用自带充电器,陌生WiFi不随意连。

但看着展会上那些被“黑”设备获取的真实信息,我更清楚:网络安全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技术名词,而是关乎每个人手机里的隐私、钱包里的安全。

希望大家都能多留个心眼,别让“便利”变成“隐患”。
#网络安全周现场揭秘这些黑客设备##头条君推荐##头条创作挑战赛##在头条看见彼此##头条创作者激励计划##黑客帝国##预防黑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