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愚公移山》课文全解

  • 时间:2025-11-11 21:00 作者: 来源: 阅读:0
  • 扫一扫,手机访问
摘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愚公移山》课文全解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大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列子》相传是战国列御寇所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早佚。今本《列子》八篇,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来看,可能是晋人作品。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愚公移山》课文全解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愚公移山》课文全解

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大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列子》相传是战国列御寇所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早佚。今本《列子》八篇,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来看,可能是晋人作品。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其旨意大致归同于老、庄,又往往与佛经相参合。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诏号《列子》为《冲虚真经》,为道教的经典之一。注释有晋张湛注和今人杨伯峻《列子集释》。《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杞人忧天》等,都选自此书,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引人深思。

此文即选自《列子·汤问》第五章,讲述的是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亦说明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列子》简介
《列子》又名《冲虚经》,属于道家的一部经典著作。其思想主旨近于老庄,追求了一种冲虚自然的境界。其内容广博而深邃,涵盖了宇宙、人生、道德、政治等多个方面。全书通过寓言、神话、故事等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先贤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列子》中包含了大量关于宇宙自然的描述。它探讨了天地万物的起源、演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汤问》一篇便以奇特的想象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宇宙之大、天地之广,以及人类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与向往。这些描述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人对于自然界的朴素认识,也反映了他们对于宇宙奥秘的敬畏与好奇。

《列子》还深入探讨了人生哲理与道德观念。它告知我们,人生如梦,世事无常,唯有顺应自然、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真正的自我。在《黄帝》一篇中,通过黄帝与牧童的对话,揭示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崇高境界,强调了追求内在精神自由与超脱的重大性。同时,《列子》也倡导了一种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在面对功名利禄时保持清醒与自省。

此外,《列子》还涉及了政治哲学与社会批判。它对于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与批判,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社会治理方案。在《说符》一篇中,通过一系列短小精悍的故事,阐述了治理国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强调了智慧、公正与仁爱在政治生活中的重大性。这些观点不仅对于古代社会的治理具有指导意义,也对于我们今天的政治实践具有启示作用。

课文全解

愚公移山《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第一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多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太行: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王屋: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方:方圆,指面积。方七百里,表明纵横七百里。古代计算面积,用截长补短的办法,把不规则的边长变成正方形,再计算它的面积.仞(rèn):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冀州:古地名,包括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河阳:一说指黄河北岸。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又,东周时有河阳古城,在今河南省孟州市西(教材取此解释)。

北山愚公者,年且(副词,将近)九十,面山而居【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与居住环境,既表达了愚公年事已高的现实,又隐含了他不屈不挠、勇于挑战的精神。】。惩(苦于)山北之塞(sè 阻塞),出入之迂(yū 曲折、绕远)也。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曰:“吾与汝(你们)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毕,尽、全),指通豫南(指,直。豫,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一带),达于汉阴(汉水南岸),可乎【写愚公移山的缘由和目标。语言描写,表现了愚公移山的决心。“毕力平险”表现了他迎难而上的精神。】?”杂然相许(杂然,纷纷的样子。许,赞同)。其妻献疑(提出疑问)曰:“以(凭借)君之力,曾(zēng 副词,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也……”,常与“不”连用)不能损(削减)魁父之丘(土堆),如太行、王屋何(如...何:把...怎么样)?且(况且)焉(往哪里)置土石【写出主观客观两个方面的困难,为后文愚公的坚定回答埋下了伏笔】?”杂曰:“投诸(诸,相当于“之于”。隐土,古地名)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hè 扛)担者三夫(成年男子),叩石垦壤(凿石头,挖泥土。叩,敲、打),箕畚(jī běn:簸箕,一种用竹片或柳条编成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运于渤海之尾【极言劳动的艰辛和工具的简陋,表现了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意志。】。邻人京城(复姓)氏之孀妻(寡妇)有遗男(遗孤,单亲孤儿),始龀(chèn 才换牙,七八岁 ),跳往助之【表现开山劳作的艰辛及愚公一行的坚毅;以孀妻弱子“助之”与后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作对比,寓托作者的褒贬之意。】。寒暑易节(交换季节,指一年时间),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焉,语气助词)。【侧面写出了移山的艰难,衬托了愚公移山的毅力之强。】

【写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张,全家人讨论运土方案,而后立即行动。这是情节的开端。】

河曲(古地名)智叟(老年男子)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甚,严重。惠同“慧”,机智;不惠,指愚蠢)!以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一草一木),其(在“如什么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如土石何【通过对智叟的神态和语言的描写,表现了他对愚公移山的讥笑与责难。】?”北山愚公长息(长叹)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通达,这里指改变),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虽,即使。之,用在主谓之间,无实意),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穷尽)也,而山不加增,何苦(愁苦,这里指担心)而不平【充分说明子子孙孙绵延不绝,以反问语气进一步表现愚公迎难而上的精神。】?”河曲智叟亡(wú 通“无”)以应【智叟理屈词穷,与“笑而止之”对照,生动形象地写出他被驳得哑口无言的窘态。】。

【写河曲智叟闻讯赶来,阻止愚公移山,愚公驳斥了他的错误观点,阐述了人力无穷、自然能够被征服的思想。这是情节的发展。】

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操,持)闻之,惧其不已(其,愚公。已,停止)也,告之于帝(神话中的天帝)【操蛇之神“惧其不已”,侧面烘托了愚公移山的决心之坚】。帝感(被什么感动)其诚,命夸娥氏(神话中力气很大的神)二子负(背)二山,一厝(cuò:放置、安放)朔东(朔方以东地区,指山西省的北部),一厝雍南(雍州,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侧面描写。连天帝都为愚公的精神所打动,可见愚公形象之伟大,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照应。移山最后的胜利也照应了文章的开头,以神话结尾,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山冈阻隔。“陇”通“垄”,高地。断,隔绝)。

【写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帝,天帝派大力神之子背走了两座山。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尾,反映了古代人们“人定胜天”的强烈愿望和改变大自然的雄伟气魄。】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北边。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行吗?”大家纷纷表明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呢?”众人纷纷说:“把那些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敲石头,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协助愚公。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也太不机智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改变,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湾上的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愚公他们没完没了地挖下去,便向天帝报告。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后来,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

概括总结

这则寓言通过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率子孙每天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用神力把山移走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写作特色

巧妙的情节安排。全文篇幅短小,不过却写得曲折多姿,波澜起伏,加之行文紧凑,笔墨舒洒自如,令人读后兴味盎然。

运用对比手法。为了突出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强调矛盾可以相互转化的哲理思想的正确,就以“子子孙孙无穷匮”与“山不加增”对比;为了表现移山时不畏艰险的气概,激励人们去掌握这一哲理思想,就以“年且九十”的愚公,“子孙荷担者三夫”的家庭,“始龀”的助手,与“方七百里,高万仞”的两座大山对比;为了说明愚公并不愚,智叟并不智,显示这一哲理思想所产生的威力,就以智叟的一开始的“笑而止之”与被驳后的“亡以应”对比,等等,在对比中逐步完成了愚公艺术形象的塑造。

生动的人物对话。愚公与智叟两个人物思想主张的矛盾冲突,借人物语言作了透彻的表达。对话生动,毕肖声口,符合个性的对白对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起了重大作用。


问题探究

1.作者把歌颂的人物称为“愚公”,把批判的人物称为“智叟”,对此你有什么见解?

这里的“愚”,没有讽刺的意味,“愚公”看似“愚”,实则不愚,而是“大智”。这里的“愚”是“贬词褒用”,从“愚”字中透露出顽强、坚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拼劲。至于“智叟”的“智”,那是所谓的“小机智”,自以为“智”,实则是“愚”。他没有克服困难的智慧,目光短浅。“智叟”的“智”有讽刺的意味,是“褒词贬用”。

2.怎样认识文中愚公的形象?

第一,愚公有远大的抱负。愚公在年近九十的情况下率领子孙上山“叩石垦壤”,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万万人和子孙后代,有这样的抱负,他才能不顾年迈力衰,不顾劳动艰辛,毅然担负起这一伟大事业。

其次,他有过人的智慧。他对移山有坚定的信心,这来自他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正确认识,从“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可以看出,他懂得人力是无穷的,移山的事业尽管不可能在一两代人的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坚持下去,就必定有完成的希望。他的这种观点就比自作机智的智叟高明得多,这使愚公当仁不让地成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斗争中产生的许多英雄人物的一个典型。

思考 探究 积累

一、文中人物(包括天神)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找出相关语句,简析他们的态度。



人物

相关语句

态度分析



大部分家人

杂然相许。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支持移山的举动,并主动献计献策,解决移山中存在的问题。



愚公妻子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对移山存有疑虑,一是担心愚公的力量,二是担心无处放置土石。



邻人之孀妻弱子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不顾力量弱小,支持移山的举动。



智叟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轻视、嘲讽愚公,认为移山是愚蠢的行为,根本不可能成功。



操蛇之神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对愚公的决心和勇气感到畏惧。



天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被愚公移山的行动及其精神感动。



二、这则寓言记叙了一件“改天换地”的事,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熟读并背诵课文,想一想它的寓意是什么。和同学讨论交流。

寓意:做事要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三、翻译句子,体会智叟和愚公两人对话背后的心理。

1.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译文:你也太不机智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草木都损毁不了,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智叟的心理:愚公大致是老糊涂了,竟然想凭着这把年纪和这点力气把山移走,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办到的。机智如我,绝不可能去做这样的蠢事!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译文: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哪里愁不能削平呢?

愚公的心理:我虽然年迈,但我还有众多的子孙,他们还会有他们的子孙。这样一代一代坚持挖下去,总有把山挖平的一天!智叟竟连这个道理都不清楚,真是枉称一个“智”字!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

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阻止)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仅,只)

3.何苦而不平(愁苦,这里指担心)

必先苦其心志(痛苦,这里是“使……痛苦”的意思)

4.帝感其诚(诚心)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真正,的确 )

五、从下面两个场景中任选其一,以课文相关内容为基础,发挥想象,写一个片段。不少于200字。

1.愚公一家和邻家小儿“移山”

2.愚公与智叟辩论

1.......

邻家小儿,一个机智伶俐、活泼好动的孩子,时常跑到愚公家门前,好奇地观察着他们移山的壮举。起初,他只是觉得好玩,但渐渐地,他被愚公一家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打动。每当看到愚公那布满皱纹却坚毅无比的脸庞,邻家小儿的心中便涌起一股莫名的力量。

终于有一天,邻家小儿鼓起勇气,向愚公提出了加入移山队伍的请求。愚公欣然同意,他看到了这个孩子眼中的光芒,知道这是一个值得培养的接班人。从此,邻家小儿便成为了愚公一家移山队伍中的一名小战士,他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起挖掘着大山的根基。

......

2.

愚公家门前矗立着两座巍峨的大山,阻挡了他们通往外界的道路。

一日,愚公召集全家老少,宣布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我们要挖掉这两座山,让出一条通向外界的坦途!”此言一出,举座皆惊,连邻居智叟也闻声而来,想要劝阻愚公。

智叟面带嘲讽,摇头晃脑地说:“愚公啊愚公,你真是太愚蠢了!凭你这把老骨头,还有你这几代人,怎么可能挖掉这两座大山呢?简直是异想天开,徒劳无功啊!”

愚公听后,微微一笑,眼神坚定地说:“智叟啊智叟,你虽机智,却未看到事情的本质。我挖山并非为一己之私,而是为子孙后代造福。山虽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总有一天能将它挖平。而你,只看到了眼前的困难,却忽略了人的力量和坚持的价值。”

智叟不以为然,继续反驳:“就算你能挖掉这两座山,那也要等到猴年马月啊!人生苦短,何不及时行乐,享受眼前的安逸呢?”

愚公长叹一声,语重心长地说:“智叟啊,你只知安逸,却忘了人的责任和担当。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只图眼前的享乐,那么这个世界将永远不会有进步。挖山虽难,但只要我们心中有信念,手中有行动,就必定能够创造美好的未来。”

这场辩论虽然简短,却意味深长。愚公以他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最终感动了天神,天神派下神力将两座大山移走。而智叟则因他的短视和嘲讽,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柄。

六、《列子》中有许多寓言,如“歧路亡羊”“詹何钓鱼”“造父学御”“鲍氏之子”“九方皋相马”等。以小组为单位挑选一两个,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讨论其寓意,在班上开一次《列子》寓言故事会。(见阅读链接)

阅读链接

列子》中的寓言故事(上)
《列子》中的寓言故事(下)

读《愚公移山》有感两篇一近日,我重读了《愚公移山》这篇寓言故事,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感慨与思考。这篇故事虽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让人在阅读之余,不禁陷入沉思。故事中的愚公,面对家门口的两座大山,没有选择逃避或妥协,而是毅然决然地决定要将其移走。他的这一决定,在旁人看来无疑是痴人说梦,毕竟凭一己之力移山填海,又岂是易事?不过,愚公却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向世人展示了何为“人定胜天”的壮志豪情。在移山的过程中,愚公和他的子孙们付出了巨大的艰辛与努力。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搬运土石,从未有过丝毫的懈怠与放弃。这种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我们所应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它告知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必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同时,《愚公移山》也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个人的力量虽然有限,但集体的力量却是无穷的。愚公能够移山,靠的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努力,更是他身后无数子孙和乡亲们的共同奋斗。这启示我们,在面对社会问题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困难、创造美好。此外,这篇故事还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哲理。愚公之所以能够坚持移山数十年如一日,正是由于他始终坚守着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精神,正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超越自我的动力源泉。总之,《愚公移山》这篇寓言故事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示。它让我更加坚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团结一心、不忘初心,就必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二

在那浩瀚的古籍之中,《愚公移山》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这篇寓言故事,以它那质朴而深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面,让我在阅读之余,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愚公,一个看似平凡却又伟大的名字,他用自己的坚韧与毅力,诠释了何为不屈不挠,何为持之以恒。面对那两座巍峨耸立、遮天蔽日的大山,他没有退缩,没有畏惧,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移山这条艰难的道路。他的决心,犹如磐石般坚定;他的意志,犹如烈火般炽热。

在移山的过程中,愚公遭遇了无数的困难与挫折。不过,他始终保持着那份乐观与豁达,用他那颗宽广的心胸,包容着一切的不幸与磨难。他坚信,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只要坚持不懈,终能迎来胜利的曙光。

愚公的壮举,不仅感动了他的子孙后代,更感动了天地神灵。天帝被他的精神所打动,于是派遣神力相助,最终使那两座大山得以搬移。这一结果,不仅是对愚公努力的肯定,更是对他那份坚定信念的褒奖。

读罢此文,我深感震撼。愚公那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犹如一股清泉,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他让我清楚,无论面对何种困境,只要我们心怀梦想,坚定信念,就必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

《愚公移山》不仅是一篇寓言故事,更是一部人生的教科书。它教会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一帆风顺的坦途,只有荆棘密布的坎坷。不过,只要我们像愚公一样,拥有一颗坚韧不拔的心,就必定能够跨越重重障碍,抵达成功的彼岸。

让我们铭记愚公的教诲,以他那份不屈不挠的精神为榜样,勇往直前,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信任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必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让生命之花在不懈的努力中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

  • 全部评论(0)
最新发布的资讯信息
【系统环境|】最低 2 美元,这 55 款 macOS & Windows 应用一次全都入手(2025-11-11 22:01)
【系统环境|】SCI期刊对论文图片有哪些要求?(2025-11-11 22:00)
【系统环境|】论文缩写大全,拿走不谢(2025-11-11 22:00)
【系统环境|】阿甘正传高频词整理 GRE托福四六级词汇整理(2025-11-11 21:59)
【系统环境|】矢量图形编辑应用程序-WinFIG(2025-11-11 21:59)
【系统环境|】Figma上市首日暴涨250%的深层逻辑:为什么AI时代协作平台更加不可替代?(2025-11-11 21:58)
【系统环境|】FigJam是什么?一文读懂在线白板软件的方方面面!(2025-11-11 21:58)
【系统环境|】在windows上有什么好用的书写白板软件?(2025-11-11 21:57)
【系统环境|】Docker基础应用之nginx(2025-11-11 21:57)
【系统环境|】VS Code 新手必装插件清单(2025-11-11 21:56)
手机二维码手机访问领取大礼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