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老爸陪娃 4 年背诗 700 首:从 “数理化信徒” 到 “诗词同路人”

  • 时间:2025-11-11 18:09 作者: 来源: 阅读:0
  • 扫一扫,手机访问
摘要:时间如过眼云烟,白驹过隙。回首过往,连我自己都感慨:一个满脑子逻辑、讲究理性的程序员老爸,竟能陪着孩子无痛又愉快地走过 4 年背诗之旅。每天不过 20 分钟,4 年下来竟攒下 700 余首古诗文 —— 从《唐诗三百首》到诗词大会必备篇目,从 208 篇中小学必背古诗文(连高中古文都啃了大半),再到零散积累的小众诗句,全是父子俩一点点 “磨” 出来的。陪娃背诵《滕王阁序》我家男娃今年 11 岁,刚上

时间如过眼云烟,白驹过隙。回首过往,连我自己都感慨:一个满脑子逻辑、讲究理性的程序员老爸,竟能陪着孩子无痛又愉快地走过 4 年背诗之旅。

每天不过 20 分钟,4 年下来竟攒下 700 余首古诗文 —— 从《唐诗三百首》到诗词大会必备篇目,从 208 篇中小学必背古诗文(连高中古文都啃了大半),再到零散积累的小众诗句,全是父子俩一点点 “磨” 出来的。

程序员老爸陪娃 4 年背诗 700 首:从 “数理化信徒” 到 “诗词同路人”

陪娃背诵《滕王阁序》

我家男娃今年 11 岁,刚上六年级,从二年级就跟着我慢慢入门。最近两周,他竟完成了连我都没想到的挑战:7 天拿下《滕王阁序》,又用 7 天啃完《过秦论》,而且都是理解性熟练背诵

放在以前,这简直是不敢想的事。以前背古文,分段背诵时一天最多啃两段,状态极好才敢冲三段。可《滕王阁序》足足七段,他竟能一天攻克七段,最后顺畅串背全文。仔细琢磨,这大抵就是 “量变到质变” 的魔力 —— 就像我们写代码,从不会一步到位开发出微信这样的软件,背诗也没有捷径,没有 4 年的积累,哪能有如今 “啃长文如烹小鲜” 的轻松?

有时候会想,我们父子的诗词之旅或许快走到 “终点” 了,但孩子的人生之旅才刚刚启程。我不奢求他成为诗词大家,只希望这些诗句能成为他的 “精神行囊”:后来遇到困境,能想起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给自己多一份闯过去的底气;将来中高考或是人生重大节点取得成绩,能体会到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畅快;看到西湖的波光,会自然念起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哪怕未来不得不面对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离别,也能由于曾在诗词里体会过深情,更早懂得珍惜当下与家人的点滴温暖

程序员老爸陪娃 4 年背诗 700 首:从 “数理化信徒” 到 “诗词同路人”

滕王阁远眺赣江

说起来,我与诗词的缘分,还要从 2018 年的地铁通勤说起。那时我还是个纯理工男,满脑子 “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总觉得 “百无一用是书生”,科技才是兴国之本。做工程师久了,习惯了逻辑缜密、极度理性,共情能力像是被 “封印” 了。直到偶然关注了一个诗词公众号,每天在地铁上读几句,竟慢慢读出了不一样的滋味

尤其读到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时,瞬间像被击中 —— 原来文字能有这么大的力量,能让人在困顿里寻到自在,在逆境中见得豁达。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以前对语文的 “偏见”,不过是由于从未真正走进过它。

我上学时语文成绩一直中等偏下,靠着数理化撑着考入普通本科,后来研究生不考语文,才侥幸进了 985 院校。以前总归咎于 “天生理科脑”,可陪着孩子背诗的这 7 年(算上自己先摸索的 3 年),我竟慢慢活成了 “文艺青年”:陪孩子泡博物馆、逛艺术馆、扎图书馆,还自驾走了《浙东唐诗之路》,五一假期硬是开 12 小时车程去庐山看瀑布 —— 要是放在以前,打死我也不会做这些 “浪费时间” 的事。

直到这时我才恍然大悟:不是我学不好语文,是当年的我 “素材不够”。80 后的农村娃,没读过多少课外书,更没积累过大量诗词,上了大学才第一次走出农村,连旅游是什么都不知道。就像一辆有跑车马达的车,没有燃料,再强的动力也跑不快、开不远。或许有人会说 “小镇做题家也能考上 985”,可能是我智商的确 不算高,但我坚信 “积累总没错”—— 背诗如此,教育如此,人生亦如此

如今工作中常接触人工智能,看着 AI 能写代码、能生成文案,却越发觉得:人的情感体验是独一无二的,是任何 AI 都取代不了的。人本身,才是最珍贵的价值所在被诗词滋养过的灵魂,能看到不一样的人生景色 —— 孩子会由于一句诗爱上一座山,会由于一个诗人读懂一段历史,会由于一种意境学会共情他人。

程序员老爸陪娃 4 年背诗 700 首:从 “数理化信徒” 到 “诗词同路人”

AI与人是合作,还是取代?

我至今记得带五岁的孩子去乌镇,他望着河边的垂柳与飞鸟,脱口而出“两个黄鹂鸣翠柳”的瞬间。那一刻我清楚,诗词从未走远,它就活在孩子的眼睛里,只等一个熟悉的场景,便能瞬间激活。

程序员老爸陪娃 4 年背诗 700 首:从 “数理化信徒” 到 “诗词同路人”

乌镇的惊喜一瞬

在您和孩子的陪伴中,是否也有过这样一个“诗词照进现实”的动人时刻

也许是看到月亮时的一句“小时不识月”,也许是吃饭时的一句“粒粒皆辛苦”。

如果您喜爱传统文化、诗文经典,也想带孩子,日积月累,背诗文,欢迎点赞、评论、交流!


作者:程爸无痛背诗文

  • 全部评论(0)
最新发布的资讯信息
【系统环境|】最低 2 美元,这 55 款 macOS & Windows 应用一次全都入手(2025-11-11 22:01)
【系统环境|】SCI期刊对论文图片有哪些要求?(2025-11-11 22:00)
【系统环境|】论文缩写大全,拿走不谢(2025-11-11 22:00)
【系统环境|】阿甘正传高频词整理 GRE托福四六级词汇整理(2025-11-11 21:59)
【系统环境|】矢量图形编辑应用程序-WinFIG(2025-11-11 21:59)
【系统环境|】Figma上市首日暴涨250%的深层逻辑:为什么AI时代协作平台更加不可替代?(2025-11-11 21:58)
【系统环境|】FigJam是什么?一文读懂在线白板软件的方方面面!(2025-11-11 21:58)
【系统环境|】在windows上有什么好用的书写白板软件?(2025-11-11 21:57)
【系统环境|】Docker基础应用之nginx(2025-11-11 21:57)
【系统环境|】VS Code 新手必装插件清单(2025-11-11 21:56)
手机二维码手机访问领取大礼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