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新闻,又有大学生的学费被骗光,源头只是一个不起眼的APP授权。
这事儿真不能再怪人傻了,根本就是手机里的默认设置,本身就遍地是坑。
那个自动扣费简直是顶风作案。
不光是微信,支付宝的服务设置、苹果ID里的“订阅”都得挨个查。
许多APP用“免费试用”当诱饵,过期就自动按年续费,金额还不小,等发现时钱早就划走了。
更隐蔽的是手机号绑定的各种增值业务,有时候一个验证码就给订上了,话费莫名其妙就没了。
还有App权限,真是给点阳光就灿烂。
一个手电筒要通讯录,一个P图软件要定位,这不摆明了有鬼?
最该警惕的是索要“无障碍服务”权限的,一旦给了,它就能模拟点击,绕过支付密码,等于把手机控制权交出去了。
还有些应用申请“设备管理器”,给了之后想卸载都难。
手机越用越卡,除了后台应用偷跑流量,缓存垃圾也得注意。
许多人以为清理软件就干净了,实则微信里那些过期文件、聊天图片、视频才是占内存的大头,得去“存储空间”里手动清理。
公共WiFi的坑就更深了。
目前骗子会设一个和商场名字几乎一样的免费WiFi,不设密码,就等你连。
一旦连上,所有操作都可能被监控,网银、支付宝密码等于是在裸奔。
照片也别乱发,目前手机拍照默认会记录位置信息,一张图就能暴露家庭住址和活动轨迹,细思极恐。
说到底,目前的数据和钱一样重大。
手机这些安全设置,就像家里的门锁。
不出事的时候觉得无所谓,一出事就是大事。
赶紧动手检查一遍,别等钱包空了、信息泄露了才来后悔。
自己的数字资产,自己不上心谁也帮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