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C4C101-23A2-44EF-93B6-5D779EE410CD.png
假如没有安装,请执行下列命令安装
89D270DF-1A91-4D64-A954-82933088CAFA.png
使用下列命令可以查看能否安装成功,安装成功了会像下面这样显示
image.png
使用vim打开/etc/sysconfig/nfs 文件,在底部增加如下配置
image.png
而后保存退出
image.png
/mnt是我要挂着到用户端的目录
192.168.1.107是我用户端的ip地址,你也可以写成一个网络地址如192.168.1.0/24,这样在这个网络下的主机都能挂载,假如写的是*,那么所有主机都可以远程挂着这个目录
括号里的参数有很多
rw:具备读写权限
sync:资料同步写入磁盘和内存
o:只读权限
no_root_squash:登入nfs主机时,拥有共享目录所有者权限
root_squash:登入nfs主机时,拥有共享目录所有者权限,但假如共享目录的拥有者时root客户,那么登入者权限为nobody权限
all_squash:登入nfs主机时,拥有nobody客户权限
anonuid:指定客户id
anongid:指定群id
async:资料先存内存,再存硬盘
no_subtree_check:不检查父文件夹权限
subtree:检查父文件权限
secure:限制client port(<1024)
首先启动rpcbind
image.png
启动nfs
image.png
rpcinfo -p查看需要配置防火墙规则的端口
image.png
使用vim打开/etc/sysconfig/iptables进行配置,如下图
image.png
这里我的了解是千万要按顺序进行增加,意思就是每一行后面是ACCEPT的要接连在一起,千万不要被REJECT、FORWARD这样的行隔开,不然配置是无效的,具体起因我还不清楚,等我去找资料再来说清楚。
service iptables restart
image.png
image.png
这样我们已经成功挂载了,能看到服务器端的文件了
挂载参数的含义如下:
(1)-a:把/etc/fstab中列出的路径一律挂载。
(2)-t:需要mount的类型,如nfs等。
(3)-r:将mount的路径定为read only。
(4)-v mount:过程的每一个操作都有message传回到屏幕上。
(5)rsize=n:在NFS服务器读取文件时NFS使用的字节数,默认值是4096个字节。
(6)wsize=n:向NFS服务器写文件时NFS使用的字节数,默认值是4096个字节。
(7)timeo=n:从超时后到第1次重新传送占用的1/7秒的数目,默认值是7/7秒。
(8)retry=n:在放弃后端mount操作之前可以尝试的次数,默认值是7 000次。
(9)soft:使用软挂载的方式挂载系统,若Client的请求得不到回应,则重新请求并传回错误信息。
(10)hard:使用硬挂载的方式挂载系统,该值是默认值,重复请求直到NFS服务器回应。
(11)intr:允许NFS中断文件操作和向调用它的程序返回值,默认不允许文件操作被中断。
(12)fg:一直在提醒符下执行重复挂载。
(13)bg:假如第1次挂载文件系统失败,继续在后端尝试执行挂载,默认值是失败后不在后端解决。
(14)tcp:对文件系统的挂载使用TCP,而不是默认的U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