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Java并发中的单例模式
来源:Java高级架构狮     阅读:498
源码超市
发布于 2019-06-11 01:55
查看主页

一、单例模式简介

单例模式,是一种常用的软件设计模式。在它的核心结构中只包含一个被称为单例的特殊类。通过单例模式可以保证系统中,应用该模式的类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即一个类只有一个对象实例。在java代码中,通常new关键字创造出来的对象,对系统的开销一般都挺大的。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单例的实现也是应对系统优化的一种处理办法。

二、单例模式的实现

常见的单例有这几种实现

1、饿汉式

先来详情饿汉式,饿汉式,顾名思义,就是一进入这个类,该类的实例就被初始化完成了。接下来来看下代码。

public class Demo {    private static Demo h = new Demo();    private Demo(){    }    public static Demo getInstance(){        return h;    }}

代码也和简单,就是直接构造一个私有的构造器,而后在建立一个成员变量,顺便实例化该类,在调用该类的getInstance方法,当然前面也说过是一进入这个类,

该类的实例就被创立完成,所以也可以利用类的加载顺序来编写这个代码。比方 A类是B类的子类,在初始化A类的实例的时候,会先去父类B中去,看看有没有静态块和静态成员变量(静态方法只有被调用时才会加载,且只会被加载一次),若有则先去加载B类的静态块和静态成员变量,再加载A类的。之后会去调用B的构造器,最后才会调用本类对应的构造器。

所以我们可以在静态代码块中实例化。如下代码

public class Demo {    private static Demo h = null;    private Demo(){    }    static{        h = new Demo();    }    public static Demo getInstance(){        return h;    }}

该种实现的单例是线程安全的。当然因为它会提前初始化,所以会提前占用少量系统资源。

2、饱汉式

饱汉式的构造实例的时候与饿汗式相反,它只有在第一次需要的时候才会去构造实例。具体实现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Demo {    private static Demo h = null;    private Demo(){    }    public static Demo getInstance(){        if(h == null){            //1            h = new Demo();            //2        }        return h;    }}

饱汉式最常见的的编写方式就是上述代码,对于刚理解单例模式的人来说,饱汉式就写完了,不过在单线程环境也的确可以说是写完了,A线程在获取实例,第一次获取时,看见为null,进行初始化,第二次,不是null,直接返回。这也是一种很理想的流程。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多线程下,它就值得推敲了。比方看下面例子

旁白:线程A还完成了对该类实例的初始化,线程B也进入了对该实例的构造中,

因而,线程A和线程B都同时初始化了该实例,这也不满足单例的条件。

于是有人很自然的想到,加锁。如下

public class Demo {    private static Demo h = null;    private Demo(){    }    public synchronized static Demo getInstance(){        if(h == null){            h = new Demo();        }        return h;    }}

这样的确可以防止多线程环境造成多个实例。但的缺点是每一次获取都去加锁,会对性能有肯定的损失。所以有了双重校验锁。

3、双重校验

双重校验,就是在获取单例的时候,对加锁的方式进行了改变,它不在方法上加锁,它对代码块进行加锁,这样的效率比饱汉式要高。具体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Demo {    private static Demo h = null;    private Demo(){    }    public static Demo getInstance(){        if(h == null){            //1            synchronized (new Object()) {                //2                if(h == null){                    h = new Demo();                }            }        }        return h;    }}

也许有人看了以上代码后会有疑问,要加上两个if判断干嘛?加一个不行吗,比方如下

public class Demo {    private static Demo h = null;    private Demo(){    }    public static Demo getInstance(){        if(h == null){            //1            synchronized (new Object()) {                //2                h = new Demo();            }        }        return h;    }}

这样不也对进行实例化的时候加锁了吗?也可以保证线程安全啊!

看这个例子

为啥双重会被认为是线程安全的。看这个例子

值得注意的是,该种产生单例的方式也会有线程安全的问题,学过java的都知道,java中在new对象的时候,并不是原子操作,它有以下三个大概步骤

因为重排序起因(关于重排序的知识,可自行网上搜索),可能在new对象时,第二步和第三步发生了交换,导致错误发生,理由是,此时的h是一个地址,但它

还没完成初始化,如下例子

其起因就如上述所说,发生了重排序导致的错误发生,当然,这个错误不肯定经常发生。所有这时应该想的是怎样防止重排序。

于是有人就想到了java中的volatile关键字来禁止代码的重排序,当然它还有保证可见性的功能,但不能和synchronized一样还能保证原子性。

加了volatile关键字后,这样才算真的线程安全,具体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Demo {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Demo h = null;    private Demo(){    }    public static Demo getInstance(){        if(h == null){            synchronized (new Object()) {                h = new Demo();            }        }        return h;    }}

4、静态内部类

静态内部类就是在该类的内部实现一个静态内部类,内部类里来实现该类的实例化,具体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Demo {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Demo h = null;    private Demo(){    }    public static Demo getInstance(){        return InnerDemo.h;    }    //内部类    private static class InnerDemo{        private final static Demo h = new Demo();    }}

内部类的原理是利用了类加载器classloader机制来保证初始化h时只有一个线程,这样也就保证了线程的安全性 。同时也不像饿汗式一样,一进入该类就触发实例初始化。内部类尽管是static,但只有在return InnerDemo.h时才会触发该内部类的加载,也是懒加载的一种。

免责声明:本文为用户发表,不代表网站立场,仅供参考,不构成引导等用途。 系统环境 服务器应用
相关推荐
js打印九九乘法表
java找工作指向
毕设开源了,126个star,39个fork
裸辞两个月,海投一个月,从Android转战Web前台,一举拿下京东offer
海报分享功能实现详解
首页
搜索
订单
购物车
我的